昔,鲁班弄斧,遂成木工祖师。后世学徒,瓯越者众。流传至今,渐成气候。建国之后,得以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温州
家具已是浙派家具之龙头,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家具生产基地。值此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探究家具业六十年来的前进足迹,以便为谋求“新跨越”提供些许借鉴。
1949年之前: 温州木工技艺民间土壤肥沃
温州是“百工之乡”,木器家具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民间嫁娶的大件妆奁家具,精工细作,甚为讲究。尤其是官绅富户的木质高档家具,雕饰镶嵌,更加精湛。
省内杭州、萧山一带和闽南、闽北,多有慕名来温聘请木工师傅前去制作。温州木工赴南洋一带谋生者亦甚多。新加坡《温州会馆成立60周年(1923-1983)纪念特刊》记载:旅新温州华侨1000多人,以木工为业者有500余人。
当时,活跃在国内的温州木工师傅,多在上海谋生。因为人数众多,技术纯熟,于是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当时被称为“温州帮”,当时齐名的还有“宁波帮”、“温岭帮”。
木工种类分为圆木(生活用品)、方木(
家居用品)、大木(建筑用品)。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因为现代用品如塑料、金属等的普及,圆木和大木渐趋衰落。
1949年-1961年: 木工业个体雇佣到集体经营
建国之后,很多失业的木工师傅自由组合,自行四处接活。1951年8月13日,为规范手工业者的劳动,温州市供销合作社指导科牵头组建了温州市第一方木合作社,社员有29人,社址在花柳塘。
至1954年,陆续组织了温州市第一至第四方木合作社。1956年合并为温州市木器农械厂,除木器家具外,尚生产木质农械,如插秧机、打稻机等。
1958年,木器厂接到14000台打稻机的生产任务。于是就在马鞍池路垟头下先后共征地30多亩,实现规模化生产。到1961年,员工已有300多人,年产值五六十万元。
1962年-1977年: 家具成为温州重要产业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温州的手工业小厂很多。同属于温州市第二轻工业局的手工企业,温州木器厂在当时相当知名,同期知名的还有温州皮鞋厂、温州第一服装厂以及永久锁厂、剪刀厂、铝制品厂。
在此期间,家具一直是供不应求,凭票供应,还得靠关系。十年“文革”期间,温州木器产业维持现状,没有发展,也没有萎缩。
1975年,温州木器厂改名为温州家具厂,“温州家具”得以正名。这段时期,温州市家具厂一直生产传统木质家具,工艺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的手工制造。
1978年-1991年: 温州家具酝酿“涅槃”
手工制造转向半机械化
温州最早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脉动,市场经济逐步活跃起来。1980年初,浙江省二轻厅要求全省手工业实施技术改造,并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发展。1985年引进日本大仲精械株式会社板式单机配套设备18台,包括全自动打孔机、阔带砂光机、双头开榫、纵向线锯、自动双面刨床等,使家具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1986年产值177.18万元,产品有卧室套房家具、板式组合家具、中高级办公家具等,年产2.4万件。
根据《浙江省工业企业大全》所载资料,1985年温州市家具企业51家,工人有2734人,工业总产值为1115万元。
爬墙接私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一再冲击着温州家具厂。1985年左右,工人每个月工资是六七十元,但有技术的工人在外面打零工、接私活,一个月可以拿到二百多元。有些工人早上8点签到,9点多就从后面爬墙去接私活了。时任温州市家具厂副厂长的曹建华说:“工厂留不住人。外面的诱惑太大了。”1988年后,该厂产值下降,1990年仅49.8万元,企业亏损。此时成立的众多家具小厂,多数成为日后家具业的领军企业。
1992年-1994年: 激情燃烧的岁月
温州家具同业会成立
1992年9月8日下午,温州市家具工商企业同业会成立,大会推选戴明华(市室内装饰配套公司董事长)为会长。9月9日,《温州家具》创刊。12月19至23日,为了搞活经济,进一步开拓家具市场,市工商联、市家具工商企业同业会在广场路体育俱乐部室内球场,联合举办“温州市首届家具展销会”。
每平方米50元和出口额30万
1993年9月22日至10月5日,温州家具同业会和市工商联在市体育俱乐部内外运动场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家具展销会。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主办方收取每平方米50元的费用,其中包括15天场租费及广告费。当年,温州家具纷纷出口荷兰、俄罗斯、德国等地,出口总额为30多万元。
本土家具市场“显山露水”
1994年1月5日,人民路西湖锦园二、三楼和群艺大楼二楼,十多家家具商场相继开业,温州家具市场开始显山露水。市场总面积有一万平方米,规模全省最大。其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知名度高。二是经营品种齐全。三是服务质量好,既热情又周到,实行送货上门,免费安装。
首次抱团参展“一炮打响”
1994年5月15至22日,由中国家具协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1994全国家具展览订货会”在江苏省无锡建材家具批发市场举行。温州家具同业会组织13家企业抱团参展,主要产品有各种套装家具,办公系列家具、真皮沙发、席梦思床垫等。展出摊位有29个,总面积达261平方米。
关于展览的效益,富得宝家具董事长林潘武的说法是“订单多得根本做不完”。三环家具董事长朱建华对此依然记忆犹新,13家企业统一打上“温州家具”,产品可以说是“真正的价廉物美”,自此温州家具一炮打响,当时齐名的仅有广州家具。
1995年-2002年: 温州家具加快全国扩张
初涉“连锁家具商场”
1995年1月15日,“新天地”在四川重庆开辟了“新天地”精品家私广场,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7月份,又扩充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海外精品家私展示厅。开业仅七个月,就荣获1995年首届大西南地区“群众信赖企业”和“群众喜爱商品”两项殊荣,震动了西南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响应温州市政府提出的第二次创业的号召,更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天地”走出温州,打响了迈向全国的第一炮。
同年11月2日,温州市蓝房家具商场在河南省郑州市开辟温州蓝房家具连锁商场——蓝房家私城,面积1000平方米,经营各种家具,以温州产品为主。自开业以来,顾客络绎不绝,销售趋势良好。这是温州家具流通业走向成熟的起步阶段。
“一年三展”温州家具勃发
1997年4月2日,历时五天的第四届全国家具展览订货会在河南郑州降下帷幕,温州这次参展企业共有31家,展出摊位107个,面积963平方米,又是全国各省市参展企业、摊位、面积最多的一个地区。
9月10至13日,第三届国际家具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由中国家具协会主办的唯一的国际家具展、场地总面积达32000平方米,1800个摊位。这次展会上,上海展览厅专门设立温州家具,温州家具商会出面组团参展,共有十家企业。
1997国际家具、木工机械(温州)展览会,9月16日在温州家具市场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展览会现货成交额和合同订货额达8000多万元。作为本届展览会的东道主,温州参展的家具占总数5成以上,展位占6成以上,充分展示了温州家具近年来发展的成果。
2003年-2007年: 两大基地支撑产业突破
家具园区、家具生产基地
2003年7月,苍南温州家具产业园区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同年底,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
2004年底,平阳万全家具生产基地启动。这两大家具产业基地,成为温州家具转型升级的两个支撑点。
各自出击、央视广告
2005年3月10日,温州家具团队出击转向“单枪”驰骋“展”场。三月各大家具盛会相继拉开序幕之际,温州市家具商会再次吹响了南下参展的号角,30多家会员企业奔赴珠三角国际家具展览平台,从过去的团队作战转为独立作战,直面市场,在深圳、东莞、广州三地同时出击,展位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这一参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又将为温州家具业参展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今年元月24日开始,富得宝形象广告“知心的是爱人,创新的是富得宝家具,有家就有福得宝”,以新颖的表现手法,选择黄金时间分别在央视二套、央视三套等CCTV名牌栏目播出。这是温州家具企业首次在央视做广告,之后,富得宝又请了贾静雯作为形象代言人,创下温州家具又一个“第一”。这些举措是行业实力发展壮大,品牌意识日益增强的集中表现,也必将对温州家具行业走品牌兴业之路,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
“温州设计”开始突破
2005年9月17日,中国家具协会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在温州召开,要求温州扛起中国家具原创设计大旗。业内人士认为,温州家具的原创水平已经在全国领先。
在11月9至13日举行的2005年中国家具文化节上,“2005年中国家具商贸之都杯”原创家具设计大赛结果揭晓。温州澳珀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朱小杰设计的清风椅获得最高荣誉——金奖及2万元奖金。以朱小杰为代表的温州家具设计师已经成为中国家具原创的中坚力量,不仅在国内各种展会上频频得奖,更受到了国际家具界的肯定与关注。
2009年,温州家具设计师朱小杰成功地在德国科隆展上展出了“温州设计”,惊动全场。同年,华奇家具拿下了工业设计最高奖“红点奖”。“温州设计”开始在世界上突破。
温州家具参展进入“花样年华”
2006年3月,第15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第17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第18届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相继拉开序幕,本次展会上有30多家温州家具企业代表温州板式家具、古典家具、沙发、金属家具、家具配件、家居饰品等产品特色,累计展览面积达到了一万平方米。
更引人注目的是本次由九家温州企业荣获金奖在内的十三项大奖,其中富得宝一家就获五个奖项,城市之窗、欧亚、金陆均获两个奖项,以温州家具为代表的浙派家具成为南国家具展一大亮点。此后,温州家具组团南下参展,都会收获大量奖项,温州家具在业界的整体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温州家具研发中心成立
2007年4月28日,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审核、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文,同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家具研发中心。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是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全省已经启动建设的平台共有18个。温州家具研发中心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聚温州乃至省内外的家具产业优质科技资源,办成开放的平台,面向社会着力开展公共科技服务,努力办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战略联盟”。
2008年至今: 流通、制造谋划转型升级
城市之窗成功“品牌输出”
2008年7月,温州家具拓荒中东市场,沙特家具商FAHAD在该国首都利雅得成功开出“城市之窗”加盟店,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在国际市场习惯了提供OEM(贴牌生产)产品的温州家具,由此成功跻身品牌输出的阵营。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冰冰认为,老外首开温州家具品牌加盟商场是温州家具出口从产品转向品牌的一个里程碑。我国家具企业由此强势西进中亚家具市场。
温州家具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2009年6月,“全国家具名流城市之窗新品鉴赏会暨中国家具精英零售商市场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温州三家家具企业“强强联合”打造的高端家具品牌“缇香”和高端按摩椅品牌“逸道”,正式亮相。
据悉,2009年初,城市之窗在自主开发制造美式家具品牌“纽约风尚”后,再举资源整合利器,联合浙江顶丰家具公司和浙江万豪投资公司,分别研发制造出新古典艺术家具“缇香”和高档按摩椅“逸道”。至此,走过8年征程的城市之窗,共获得国际名家具展各类奖项达二十多个,已有10个家具品牌应市,覆盖板式﹑木皮﹑软体﹑实木﹑金属﹑玻璃﹑智能家具等中高档家具品类,实现了各种材质﹑设计元素和产品线等各项资源的有机匹配。温州家具商会会长陈智华认为,温州家具迈向新跨越,必须要整合有效的资源。
三大产业基地逐渐发力
2008年开始,苍南家具园区、平阳家具生产基地、福建闽北温州木业等三大产业基地开始逐渐发力,助推温州家具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迈向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