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对红木的明确定义是,深色硬木家具的木料包括产于热带、亚热带,所有具有深色硬木特征的商用木材。该标准用“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统称具有红木文化内涵的家具,除了原《红木标准》中的33个珍贵稀缺树种或明清以来传统家具所沿用的部分树种外,还把《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标准和《中国主要木材名称》标准的名贵或优质进口木材,也列入红木家具的范畴。红木品种从原国标所确定的33个扩展为101个。
《红木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而《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属于轻工行业推荐性标准。新的行业标准将原来非洲、南美等地进口的原不属于名贵硬木木种也纳入到红木范围,同时提高了进口木材的标准。最明显的变化是,一些中低档次的深色名贵硬木,会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市场需求量将有所上升。
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伍炳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建议,红木行业标准应规范每一种红木的市场指导价,这样才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更方便消费者选购红木家具。根据新标准的规定,一件家具价值几百万元属于红木,价值一两万元的也属于红木,应当对该标准进一步加以细化。
今年红木家具价格普遍下跌30%至50%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多数红木家具价格下降30%至50%。在北京玉泉营家具商城,一位销售员告诉记者,去年售价50多万的黄花梨大柜,现在仅卖30万;去年标价6万多元的紫檀圆桌现在降至2万多元;一对黄檀双人床现在只卖8万元,而去年都要卖到15万元。为了促销,有些销售商在一些红木家具旁写上“特价”的牌子,一把古色古香的红酸枝圈椅从原价2万多元降到了现价1万元出头,但展厅里几乎找不到买红木家具的顾客,显得格外冷清。“红木家具价格大幅下跌主要缘于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刘国柱告诉记者,从2005年至2007年,红木家具原料价格一路飙升。2006年初,印度小叶紫檀木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时,原材料约为每吨15万元,两年内经历了一轮大牛市,大跌前小叶紫檀原材料均价曾达到每吨80万元的历史高位,正好是两年前价格的5倍。花梨木从每吨50万元上涨到270万元,最上等的木料被人为炒至每吨2000万元。而制成古典家具之后,其价格更是递增5至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