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2年,一种叫“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诞生,“无法无天”的甲醛命运才有望被人类掌控。材料发明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郑水林称,该产品具有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并长期有效分解的功能。
情况似乎正在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从科研成果到实际产品,其间的道路还有多长?与那些眼花缭乱的新名词相比,这种材料是否真的长期而有效?会不会又是糊弄老百姓的概念炒作?深受甲醛危害的人们期待着这种产品能给他们的健康带来福音。
除甲醛:方法万般 缺陷一致
甲醛,一种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为是木材等装修材料中黏合剂的主要原料,因此组合家具、复合地板等是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教授吴亚西说,甲醛对人的危害,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普遍性:在目前的技术和材料条件下,还没有办法使用完全不含甲醛成分的原材料进行装修,一般的房屋在装修之后都会有大量的甲醛残留。二是长久性:甲醛的半衰期为3至15年。三是持续性:甲醛会24小时不间断释放,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时,释放的量更大。四是危害大:容易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具有较强刺激性;容易引发支气管哮喘等致敏性疾病;具有致突变作用,可诱发细胞癌变。
长期以来,人们在与甲醛的“斗争”中,形成了多种办法:有通风换气法、植物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化学净化法等等,但这些办法除通风换气法之外,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持久去除甲醛。
植物吸收法,虽然绿色环保,但受室内面积影响,吸收的量有限;有机碳等物理吸附法,受限于载体饱和度,需经常更换,成本较高;化学喷剂等净化法,效果快,但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所以,在所有去除甲醛的办法中,专家最认可的,就是最简单易行的开窗通风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对甲醛的危害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全天可吸收,见光即分解
甲醛难除,难在其长期持续挥发。长效去甲醛,这是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的特色。
郑水林说,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兼具物理吸附和光催化氧化两种功能。它首先利用多孔性硅藻土的吸附作用,将甲醛气体捕捉,然后利用硅藻土壳体表面负载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将吸附捕捉的甲醛气体分子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郑水林说,普通的有机碳等吸附材料,因为不具有“分解消化”的功能,因此在“吃”了一段甲醛之后,“胃”就撑满了,达到饱和状态,再无法吸收甲醛,需要重新更换载体。
而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以将吸收的甲醛消化掉,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就像生命体可进食和消化食物一样,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具有“肠胃”消化功能,能够持续“进食”甲醛。而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虽然不再进行消化,但其吸收功能仍然继续。所以这种功效是长期的、有效的。郑水林提供的数据显示,这种材料48小时实验室除甲醛率可达到90%以上。
这项成果已于2009年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专家鉴定,项目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最近,该项目又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清除甲醛危害 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人们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室内装修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引起的室内装修污染也水涨船高,从而带“火”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室内除毒。
从最初的绿植吸收、木炭吸附、开窗通风,到后来的碳雕强吸、喷雾化合、光触媒涂料,各种新材料、新概念走马灯似的红极一时,随后迅即被市场抛弃。
眼花缭乱的概念炒作,带给清污市场的,并不是装修污染的下降、健康状况的改善、整个产业的提升,而是与装修污染相关的疾病高发、人们对整个产业的极度不信任。
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是否也是概念炒作?拥有该项成果使用权的吉林省临江市宝健纳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将复合材料直接添加到建材中,制成了包括硅藻泥、地板、木质百叶窗、家具、瓷砖、装饰板材、涂料、墙壁纸等产品,经行业检测机构检测,去甲醛效果优于国家现行标准。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秘书长翼志江说,这项成果已于2009年通过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复合材料的主要生产原料硅藻土,主要分布在美国、丹麦、法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地。我国硅藻土储量3.2亿吨,吉林省临江市硅藻土的储量及品质居全国第一,这为复合材料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拆装文件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