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房产调控、成本上涨、制造优势渐失等外部因素及企业自身原因,家具行业整体上来讲,这一两年相对来说确实不够景气。但反观少数企业,他们却能在逆势中仍在不断突破、前进,也正是这样,行业才不至于停滞,不管行情如何,总体趋势仍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向前发展。
对我国家具业而言,流通业的乱象纷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卖场扩张过度的破坏性尤其巨大,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让家具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大卖场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一些连锁卖场倚仗自己的影响力,对企业进行“绑架”。连锁卖场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往往要求企业品牌入驻卖场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负担,使企业深受“店多不当”之累,效益不升反降。
面对大卖场的无度扩张,一方面将装修、宣传、运营管理的成本以高额租金的方式转稼给卖场内商家,以至于商家入不敷出,经营难以为继。各大卖场前却是门可罗雀、安静异常,这样“静谧”的状态让承受高租金商户实在难耐,因此引发抗议高租金、拒交租金、撤店等系列反应。
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升及人民币升值,今年的家具出口企业困难重重,一些家具板材、油漆、胶水等原料全线涨价,最高幅度超50%,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家具出口本已遭重创,
在此情况下,出口企业不得不开始把战略目标定向内销上,习惯了依赖外单生存的出口企业贸然转向国内市场能适应么?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这一系列问题也跟着冒出来了。
出口订单通常每一笔都有利可图,但是转为内销后,家具企业需要开拓市场,在市场培育期不得不以投入为主,所以出口转内销短期内难盈利。他还说,出口产品主要针对海外消费者的需求设计,转向国内市场后很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对习惯外销的企业而言,转内销的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市场环境不景气的当下,商家都很热衷联盟营销的新模式,他们也纷纷表示,联盟营销或将成为众多企业摆脱市场困境的新趋势,营销的新突破口,但也将加剧市场竞争。
组建家具联盟品牌做法似乎更为普及,这种抱团做法主要是为打破局域市场的限制,联合抱团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从而更好地进军另一块市场,谋取更多的份额,这也是家具但是行情之下的又一积极“进军”举动。综上来看,进退其实没有绝对,有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撤退,实则是寻求“以退为进”的最佳方式,有的看起来是进了,可能真正排除表面浮华,论到实际业绩上来,却是退了。偃师铁皮柜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