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符合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正常的、健康的、必要的。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应忽视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已连续10年高速发展。当时为应对经济过热,我国已启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放缓,现在经济增速出现放缓,恰恰要补上结构调整这一课。GDP破8,不是经济减速的问题,而是这十年中国泡沫经济的终结。也就是说,中国泡沫根本玩不下去了
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一件坏事,显示了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永远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我们国家当然也不能。因为经济本来就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律,起起落落都非常正常,不需要太多干预。30年的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已经走到了极致,不可能再持续。50万亿的GDP总量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要想再保持8%以上或是10% 左右的增长,已不太可能了。因此,GDP增速破八后,不存在所谓“触底”问题,而是我们必须重新界定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在哪里?我认为,6%—8%,或者说7%左右的GDP增速,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只有确定了新的适度区间,我们才能坦然地去面对并接受GDP增速下滑的现实。
房地产商品销售额从两位数的增长,一下去跌入负增长区,一起下跌的还有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样跌入了负增长区。另外,去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也从正区间跌失到负区间。
房地产全行业进入不景气之久,跟之前是一样的局面。这一次大家不要期望有09年上半年初的救市。由于两年多房地产持续调控,使整个房地产不景气,全行业不景气达到了低点,就会带动上下游进入不景气的区间,这是毫不奇怪的。
目前已经扛不住了,上下游也是这样,上游的钢铁可能比下游的建材、家装、家居压力更大。房地产总体情况是这样的,08年房价确实进入了负增长,是负的4%,2009年一刺激上去了,从负一下子到21.3%。一下子涨了这么多肯定要调控,怎么可以一年从负数到21.3%,2010年降到7.2%,11年降到6.7,2012年1—5月份平均房价降到3.8%,一路的下降,从 21.3%到3.8%,大概是17%。
卖场过剩,家具制造企业过剩,家具业产能过剩等等,曾经被反对,被争议,被质疑的过剩论,如今已经被默认为事实。事实上对过不过剩的判断并不复杂,在一个城市数数卖场的数量,进卖场看看人流量,最后对照一下销售量,答案就浮出水面了。无论是人均卖场一平方米的城市,还是3、5人均摊一平方米卖场面积的城市,都不是关键指标。关键指标是卖场里有多少经销商盈利,有多少经销商亏损。为什么经销商不愿再开店,为什么展会上企业新品“叫好不叫座”,为什么卖场政策一再优惠,招商依然事倍功半?所有的问题都在说明家具业“过剩”了。姑且,我们先不论家具业的问题有多严重。看看之前得益的三大方面,前两者已经由快到慢,由激进走向理性,正在进入修复与弥补过去为高速发展带来的创伤!房地产业遭受痛苦的煎熬,步伐不一致,必定会摔跟斗。因为没有调整步伐保持与大经济环境协调。
家具行业,同样患了与房地产业一样的致命问题:走得快,摔得快!智者勉励我们,在哪里摔倒,在哪里站起来,而且同样的地方不能摔两次!前两者的任何一方面都足以让家具业摔倒,而且摔得很惨,何况两都出了问题。洛阳铁皮档案柜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