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铁柜厂|市场秩序需要工厂、商家、卖场的共同维护
作者:洛阳铁柜厂
出处:洛阳铁柜厂 加入时间:2013-01-21 22:02 点击数:次
中国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快速扩张,在短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家具品牌大多从模仿、抄袭开始,或从洗脚上田的小农经济逐步演变过来,产品缺少内在的文化溯源,寻求捷径,没有经过市场培育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在初期市场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人都很容易的分得一杯羹,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危机到来之后,没有根基的品牌劣势逐步凸显,采取恶性竞争手段也就成了当下维系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具企业不断壮大,但产品品牌仍处劣势,稚嫩的中国家具品牌仍然无法大方的走出国门,因此中国家具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就只能走向代工的道路。中国的外向型加工企业太过典型,缺少一些新型的、有自主技术和特色的出口品牌企业,相对于加工贸易业的巨无霸来说,规模上还比较少,还未成为家具产业的支柱。因此,这一轮中国家具业遇到的困境,就是其产业结构弊端集中显现的结果。这一次的经济危机,也不妨看成是来自外部的倒逼压力,逼迫产品升级,逼迫企业转型,逼迫中国家具业实现产业结构性的调整。
回看国内家具市场,中国家具品牌极具山寨精神。古意中,山寨有山村、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之意,可以看作是正规之外、具体而微的小政权,它模仿正统政府配置,自立为王;而在今天,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和平民化,并引申为抄袭、模仿。起初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知名品牌,主要涉及到手机、数码产品等不同领域,随后很快为家具界所效仿。
大家具卖场会很容易地发现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动不动就是德国品牌、英式风格、美式文化或源自欧洲等等类似的盗版现象,甚至直接给出的就是某某国家有名有姓的家具品牌,还要配上山寨品牌形象代言人以及经过精心杜撰的故事,拼凑出十足的异域味道,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国外血统可言。因此,山寨文化从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家具市场秩序的不健全,才有可能通过打擦边球,堂而皇之地常常行走于行业政策的边缘而相安无事。
目前中国的家具市场中,工厂、商家和专业市场或者物业之间是一种松散式合作模式。当今更多的所谓战略联盟,实际上参与的各方仍旧各坏心思,各自为政,并非为了寻找利益的共同体。 家具市场需求的不协调,常是表面一片繁荣,实际上在不断加剧着行业的内部矛盾,更加大了行业的内耗。中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已不能再承受盲目的扩张,否则只会导致恶性竞争的愈演愈烈。
危机的到来,极大地压缩了商家的生存空间,过度开发商家资源,从而加剧了工厂、商家和物业之间的矛盾,业内形象的将三方的境况比喻成儿子、孙子和爷爷的关系,面对困境,厂商联手上演了一场斗地主的尴尬场面。当前工厂和商家的利益已被边缘化,畸形市场环境下的无序竞争实际上是在扼杀自己,但又无可奈何,因此期待物业的政策支持,并呼吁三方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企业和商家才有生路。
临近年末,国内众多家具品牌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甚至采取近乎夸张的促销手段来维系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本就无序并低劣的价格竞争手段,经过新一轮恶性促销,已大伤元气。很多运作良性的国际知名品牌从未把低价竞争或恶性促销手段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世界快餐业大颚肯得基和麦当劳就是很好的例子,以钱换钱的想法是无奈和可悲的。
让家具行业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这一场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业界的三方开始有心平气和坐下来对话的可能,并进一步商讨如何共同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抱团取暖,共御寒冬。
或许,我们不应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经济形势能够快速好转,即使春天临近了,也要提防倒春寒,春天真的或许没有我们企盼的那么快到来,因此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抵过这个冬天再说。
危机导致的行业不景气,正如同一般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正常的周期性调整,我们不必一味地忧心忡忡,或许我们每个个体对于危机的干预都可能是杯水车薪,也许无能为力,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规范和完善自己,而做好自己也就是当前对行业最大的贡献。
洛阳铁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