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撞名现象如此之多是为何?业内人士指出,此种现象并非行业特色,但确实与行业发展尚不成熟有关。企业同名不是家居建材行业的独有现象,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这种情况。这与国家“先发展、后规范”的政策有关。在各个行业,商标抢注、域名抢注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就家居行业来说,看行业的成熟度不够也给“同名”冒牌企业以可乘之机。“任何行业都要经历产品、渠道、品牌、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家居建材行业还处在产品+渠道的发展阶段,“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都不强,很多消费者只有在装修参与的时候才开始了解家居品牌和产品,就给了很多不怀好意的品牌鱼目混珠的机会。随着行业发展到品牌阶段,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指名购买比较多的话,“恶意同名”或者“冒牌”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对于撞名,建材行业最初发展时并不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力,所谓的名牌企业在当年注册的时候,只注册了一个领域,待发展成为名牌之后,就很容易被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家具行业很多品牌都有类似遭遇。但有些专门以“傍大牌” 的企业会换个地方注册商标,继续冒名销售产品,让企业不堪其扰。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重要,在注册公司时,应该把LOGO、 商标等注册下来。另外,一旦知道存在假冒的企业或者品牌,企业要知道怎么维权,既可以向工商局举报,也可以留取证据,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经常遭遇“假冒”等乌龙事件,对于名字、商标相同或者打擦边球的企业,如果已经出现仿冒的情况,对于大品牌来说,只能对消费者多加提示,告知其自家生产哪些产品,商标、执行标准如何,应该在哪些指定的官方渠道购买,而同名或名称相似的企业生产的是什么产品,与品牌自身产品有哪些区别,两者如何鉴别等,如此就能更好地减少消费者的困扰。
一些杂牌或者冒牌企业多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小渠道销售,一些大的连锁知名卖场都会在商户入场时进行品牌甄选,消费者在这些渠道购买相对而言更有保障。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购买有疑问的产品时,最好多加查询,以免高价买了“假大牌”。
本文原创者:洛阳铁皮柜厂家